2.28.2011

[Movie] City Light

Director:

Charles Chaplin
Pretty story.
這是筆者第一次觀賞Chaplin的作品,同時就是他的代表作,美國電影學會在Romantic Comedy類中將之評為影史Top.1的City Light(城市之光)。
說是喜劇的經典,是當之無愧,在IMDB的Comedy榜上,只輸給了今年的Toy Story 3(這代表數字還會隨著時間下修),以及Stanley Kubrick經典的諷刺喜劇Dr.Strangelove。  1931年發行的影片,同時也刷新了筆者目前看過最老電影寶座,同時也是筆者看的第一部默片電影。
片中沒有口白對話,只有字幕圖卡來輔助敘事。 但本片是Chaplin首次使用音響效果的電影作品,沒有使用口白的原因是因為Chaplin當時認為對話會破壞演員的表現。
故事很棒,很單純的單線故事,主要角色就是Chaplin一貫表現的A Tramp、一位古怪的富翁,以及美麗的盲眼賣花女。
這部片讓筆者看到了美麗純潔的真心與付出,雖然Chaplin的行為並不見得值得稱讚(為了錢而做出的種種犧牲),但是他的確是癡心的在為了心儀的女孩做出奉獻,幫助她及她的奶奶能夠度過經濟上的困境,那種誠心的表現,並不會因為沒有口白而無法呈現出來,反而因為演員豐富的表情與肢體語言,做了一種沉默的完美呈現。
這部片事實上是有想要諷諭該時代對於階級歧視的現象,從路邊的派報生,到富翁的管家,對於飾演Tramp的Chaplin這個角色都很不友善。  連最後面,治好眼睛的賣花女孩見到他狼狽模樣時也是有些拿他做為嘻笑對象。  不過善良的少女拿著花朵與錢幣想要交給眼前這位流浪漢時,握著他的手,才意識到眼前這位落魄不堪的矮個,就是當初幫助他的那位神秘善人。  故事是結束在Chaplin詭異的笑容中,所以我們無法預測兩人真正的結局。  事實上本片走到中後段時,氣氛是很灰暗、僵直的,明明是一部喜劇,不過卻隱含了一股無奈與哀傷,我們為了演員滑稽誇張的神情與肢體而歡愉,但卻為了Tramp的未來與落魄感到遺憾,結局的相認是美麗的,但是卻也由一位英俊挺拔的角色來帶開賣花少女內心期待的答案或許還是那普世價值下的白領帥哥。  Tramp的笑容隱含的,或許就是自己並沒有擺脫他階級的困頓,他先天的不足,他只能用他的真心,來贏取一位無法看到他破爛的衣服、邋遢的行徑、矮小普通外表的盲眼賣花女,結局是無語的,雖然我們也可以往美好的結局思考,但筆者可能比較悲觀吧......。
本片是Chaplin製作期最久的一部電影,from 31 December 1927 - 22 January 1931,超過三年。  本片於31 January 1931上映時,Albert Einstein陪同Chaplin參與了這次放映,而本片於英國上映時,George Bernard Shaw(蕭伯納)也參與了。
時代巨匠的作品,Chaplin被公認為是Hollywood早期最為重要及關鍵的明星,同時他的A Tramp也是廣大觀影人心中永遠的默劇經典。
---------------------------------------------------
個人覺得我寫的東西比較不會想把劇情描述得太詳細,反而是點到為止,讓想看的朋友不至於看完我的文章就覺得影片沒甚麼好看的了。  希望這樣的描寫還能讓觀者接受。

事實上最近筆者將Stanley Kubrick的 Dr.Strangelove及2001:A Space Odyssey給看完了,一直有些想法想要寫,不過這兩部片同時都是影史上十分重要的作品,真要描述真的不消兩三個小時是敘述不完(同時要為了考證),所 以一直無法下筆。  說起來筆者無形中浪費了不少時間,所以很想找人可以陪我一起督促對方早起啊。  Benjamin Franklin說過,Early to bed and early to rise, makes a man healthy, wealthy, and wise. 說起來筆者真是慚愧,很多優秀的人都是極其自律的,所以我也要努力效法,既然自己無法完全達到期望值,也希望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往正確的道路上去走。  就在今晚,我有一位朋友坐上前往德國的飛機求學去了,相信他會有美好的前程的;學習永無止境,應當善盡時間,勤奮謹慎且誠實,共勉之。

2.20.2011

[Photo] Recent.Day. 11/02/20

結果昨天晚上真的跑去曝車軌,玩到12點多才回到家。


更多昨天拍攝的東西可以到我的FB上看或者到Vincent's Picasa去看。
重點是真的想徵攝友啊,昨天去看到人家都雙雙對對的,有點不甘寂寞。
有興趣的就加我FB跟我聯絡吧,希望你是個和氣的高手,這樣我才能跟你討教,N家最好,這樣我才能好好跟你"交流"。 嘿嘿。 不是高手也OK的,反正就一起玩一起拍囉。
不過照這的人氣來看,我好像PO錯地方了,又要石沉大海了嗎XDD。

2.18.2011

[murmur] ...

最近比較忙比較忙比較忙,

忙著亂跑亂拍照。
唯一一張像樣的煙火照



































所以一直不務正業沒有寫東西,連電影都沒怎麼看。
話說我好想買Tokina T116啊,是有錢買啦,只是買了之後原本的計畫就......。
可是我想把煙火拍好啊。  所以要好好趁燈會期間練習(到28號)。

最近太放縱啦,昨天還沒吃晚餐,只吃了幾片餅乾跟一碗愛玉就睡了。
看起來很好吃吧。














結果半夜做惡夢,驚醒後睡不著,感覺整個腸胃超躁動。只好吃胃散配Friends繼續睡。
明天還要上班,想說明天晚上去找幾個點曝車軌好了。
所以就......。
不要罵我。
我是乖小孩。

2.11.2011

[Movie] Schindler's List

Director:

Steven Spielberg

Writers:

Thomas Keneally (book), Steven Zaillian (screenplay)

IMDB名列第六的經典大片,同時也是我認為Steven Spielberg最棒的一部作品。這次不考究了,把心得抒發一下。
最近看了一堆二戰片,王者之聲、搶救雷恩大兵(也是史伯的)、戰地琴人、辛德勒的名單,再到之前的帝國毀滅,整個就是跟納粹德國開戰了XD。
上一次看Schindler's List好像也是一兩年前了,遙記上一次看到淚流不止,這次卻越看越沉重,一滴淚都擠不出來。 3個小時的片子實在不短,把時代氛圍表達的很棒,黑白片的表現手法,加上刻意的鏡頭安排,一整個想要表現出該時代的紀錄形式。 攝影手法的運用配合上了完美的考究和美術表現,使得觀眾就像在看猶太人大屠殺的紀錄片一般,本片的時間軸跟戰地琴人幾乎一樣,都是從隔離政策到俄國人解放波蘭,一前一後看來真的會對於納粹的行為感到髮指啊。 導演也都是猶太裔的頂級導演,的確都很愛拿這段歷史做題材,因為這段歷史本身就很深沉,充滿價值觀衝突與人性辯證,所以只要抓住情緒點,好像都能拍成相當像樣的作品,不過Spielberg在導演技術跟畫面表現的考證上真的很棒,雷恩大兵跟本片,兩部畫面相當繁雜難導演的片子,都讓他拿了Oscar的最佳導演,可見其功力。
本片的主角Schindler,一個德國人,我相信他一開始真的是為了賺錢而任用猶太人,直到中段的大屠殺發生後,他的惻隱之心與人性被誘發出來,才有後續的種種行為。  老實說我真的很好奇德國納粹怎麼教育出那樣冷血的日耳曼民族,對於生命的輕藐與妄為真的很駭人,身為一個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真的很難想像這樣的冷血屠殺與迫害曾經發生在人類歷史上。  片子中的紅衣小女孩,由她的生而迷茫,死也悽慘的表現手法,給上了Schindler一記,也讓他認定了其所進行的救援行動其價值。  猶太人在納粹的迫害下,手無寸鐵的被屠殺了近600萬人,是當時歐洲猶太人總人口的2/3,相當駭人。
由John Williams譜曲,Itzhak Perlman 拉出的小提琴樂曲,貫穿全片,是一曲極其哀傷的樂音,卻是那樣的具有渲染力,想當初我就是聽著這首音樂所引來的情緒便眼淚潰堤。
看了電影表現出的荒盲亂世,對比上了現在的時代,我們何其有幸啊。  只祈願世界能不再有狂人、不再有戰爭、不要有這些違背天理,泯滅人性的行為再現於世。

--------------------------------------------------------------
(已經到了會重看片子的階段了,選片時看了老半天,最後決定重溫這部當初讓我哭到不能自己的經典片子,結果這次看完只感沉重,眼淚卻是落不下來了。  我原本想要大哭一場的說。  結局就是,三個多小時的片子,看完已經是2/11的00:20了,我決定把心得留到明晚寫,先休息了。 by 02/11 0020.)

2.09.2011

[Movie] The Pianist


改編自Wladyslaw Szpilman(1911-2000)的自傳,Śmierć Miasta (Death of a City),本書於1946年出版後遭到波共查禁,直到1998年尤其子重新發行,先於德國以Das wunderbare Überleben (The miraculous survival)更名出版,再於1999年出版英文版,令名為The Pianist,該書於2002年翻譯超過30國語言,成為暢銷作品。 Wladyslaw Szpilman是波蘭猶太人,在二戰時因納粹德國的入侵,及其後的隔離政策而受到生命威脅,本故事描述的就是他的逃亡歷程。  本片的導演Roman Polański同樣也是擁有波蘭國籍的猶太人,所以尤其闡述這個議題相當有力。 (Roman Polański也是名人一位,除了他的電影事業,主要還是因為他的法律事件。)

本片我給予極高評價,那種戰時受到迫害的絕望感表現力極強,而且片子前中後的調性事實上不太一樣,卻能夠充分的調和,實在是驚人的導演表現。  片子前段旨由和平轉入戰時,家人仍舊齊聚,面對著不定的未來,還能針對時事輕言閒談,卻未曾料及Hitler的專政,帶來的是無盡湮滅人性的屠殺;猶太人仍然憤慨,仍然尋求自主,他們從遷居、壓制、遭到濫殺、最後送到集中營進行改造,卻沒熄滅他們尚存的氣息,他們仍舊在奮戰。 片子前段是極其感傷的,我把Szpilman與家人被送到集中營的區段視為中前段的分水嶺,是因為在這之前的故事安排都還沒有出現真正的斷垣殘壁、那煙硝的痕跡,只看到納粹無情的濫權濫殺,對於猶太人的迫害,看到猶太人的精神漸漸由片頭的洋灑到中段的消糜。  臨行前,一塊牛奶糖,由父親緩緩地切做六塊,成為了一家人團聚的最後一餐,這情感的轉移做得極其精巧,而後分離,Szpilman莫名的被任職於猶太警察的舊識抓出隊伍,從此,天人永隔。  回到街上的Szpilman,看著遍地的屍體、毫無生氣的城市,難以言喻的絕望。  通常一部片子在前半段就把情緒抒發完是很危險的,因為這會使得後面的情節失去錨點,甚而讓觀眾可能越看越失落。
但是故事中段展開的Szpilman大逃亡,是失去了前段的感傷氣息,卻延續了一種猶太人的生命力,藉由朋友的援助,東奔西逃,過著時而無水無食的生活,得了黃痘,還是活了下來,在窗邊看著猶太人(波蘭人?)於August,1,1944展開的反擊,最後引來德軍強勢鎮壓,於此戰爭的氣息出現了,整個原本的波蘭猶太人區成為了灰燼,Szpilman喝著拖地水、見甚麼吃甚麼的慌亂逃亡,攀過了牆,來到了曾經的家,那片猶太區。
 
本片讓我驚豔的一點,就是影片走了兩個小時,才送來一個讓觀眾難以忘懷的人物,Wilm Hosenfeld,一位德國上校(上尉?)軍官,在廢墟的房屋內撞見正試著撬開千辛萬苦尋著的那醃黃瓜罐頭,Szpilman,猶如風中殘燭的脆弱生命,眼巴巴望著眼前身著德國軍服的這位民族敵人,生死之際,Hosenfeld問了Szpilman的職業,

Pianist(鋼琴家)。

一曲Ballade in G minor, Op.23 (of Fryderyk Chopin),讓影片又有了一股生氣。  從片頭至此,Szpilman才真正的給他彈上一曲。  這首曲也讓觀眾看到了希望,那靈活生氣的指尖,跳躍在琴鍵上,跟其孱弱的外表,成了強烈的對比。。(這段替身感很重,卻感覺得出,導演想把那種琴聲的生命力展現出來,所以在琴鍵上的CS做了很大膽的演出。)  德國軍官欣賞他的才華,從此協助他逃亡,供應食物,幫助Szpilman可以撐過戰爭的終結。

最後,俄國人即將到來,Hosenfeld送上了最後的一餐,也送上了他的外套。

Hosenfeld(1895-1952)本身也有故事,Hosenfeld對德國納粹在波蘭迫害猶太人的行徑也是很不以為然的,據信,他在戰爭中幫助了約50位的猶太人,Szpilman只是他幫助的其中之一。  然而戰後他仍舊被俄國人俘虜,雖然之後Szpilman有試著行文進行搭救,卻得到負面的回應,1952年,Hosenfeld在史達林格勒的勞改營中去世。   2009年受封為Righteous among the Nations(國際義人)。

Wladyslaw Szpilman: I don't know how to thank you.
Captain Wilm Hosenfeld: Thank God, not me. He wants us to survive. Well, that's what we have to believe.

回頭看上這段兩人最後的道別詞,還真有些諷刺。
謝謝Hosenfeld留給了我們Szpilman那精煉的鋼琴樂音,
也謝謝Szpilman留給我們你那雋永的美麗故事。
Recommend.

------------------------------------------
一部電影2.5hrs,打文章+資料蒐集也要快2hrs,真是超殺的。
下次不要太認真好了...。

2.05.2011

[Movie] love and other drugs

愛情=解藥。

基本上筆者覺得本片口味很清淡,劇本的走向也很Hollywood,完全標準的一個主題走到2/3給你一個挫折,之後突破挫折走向Happy Ending。  基本上太過理想化的作品,或者缺乏價值觀衝突的作品沒辦法得到太大的迴響,IMDB的評分也有這種走向,像本片這樣的劇情格式已經完全是老梗了,所以評分實在高不起來。

故事描述女主角Maggie患有帕金森氏症,遇到英俊、聰明的醫科中輟生男主角Jamie所發生的愛情故事。  影片中有大量的裸露畫面,筆者覺得可有可無,不過老實說沒有兩位主角這樣玩,好像本片的可看性又要下降了。  或許愛情有一個公式,從利己到真愛,兩位主角都經歷了這樣的過程。  Jamie一開始為了錢,為了自己的爽快,發揮自己的風流本性,縱橫醫界商場,一直到跟Maggie相遇、相處而後進入愛情,覺得自己愛上了對方,卻因為某帕金森氏症患者老公的幾句話就嚇得又回到利己主義上,雖然行為上是為了Maggie好,但實際上為的還是自己在這場感情中的現實層面。  愛情是很難解釋的存在,它就是一直感覺,甚而是一種哲學,女人是很敏感的動物,Maggie於此發現這已經脫離了愛情,而是一種有意圖的行動,所以也斷然的離開了Jamie。  Jamie於此還挺狼狽的,他完全沒辦法迴避心中對於Maggie病情可能惡化的那種恐懼,所以也摸摸鼻子就退出了這場遊戲。  於此,這樣的安排筆者覺得還滿有感覺的。

Jamie Randall: Sometimes the things you want the most don't happen and what you least expect happens. I don't know - you meet thousands of people and none of them really touch you. And then you meet that one person and your life is changed.

最後是愛情改變了一切,是那神秘的X因子改變了Jamie,他曾經不知道自己需要甚麼,他可以輕易地得到他所想要的,不論是學歷或者女人甚至是金錢,但直到愛情這個解藥出現,他才找回真實的自己。

對Maggie也一樣,他的病是無法被治癒的,他必須活得很及時行樂,所以故事線初期的他享受性愛帶來的快樂,放縱自己的慾望,並試著離開與人的親密聯繫,但直到遇到Jamie,這一切有了終點,或許他的病沒有解藥,但是愛情成為了他生命的解藥,他還是值得幸福與快樂。

事實上本片有一個區塊是值得討論的,就是藥商及醫師的道德問題,不過在本片只有稍微點到,不是很明示,就幾句對白就打發掉了,是挺可惜的,不過感覺片子不是很想導到嚴肅的話題去,所以都是用很輕鬆的方式去走。

結局勒?  Jamie發了佛心回頭學醫, 從此與Maggie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聽說帕金森氏症發病後五到十年後便會走向末期,所以說呢?  不過找到解藥的他們,或許能夠幸福下去吧。

-------
邊聽歌劇邊打,腦袋好混亂啊...XD。

2.04.2011

[Movie] Saving private ryan

IMDB前50的經典戰爭片。 不過論情感的渲染力是輸給筆者之前看過的辛德勒名單及帝國毀滅。

本片最棒的成分在於整個影片的調性與演員表現都極其完美。 所以1999年Oscar得的五個獎幾乎都是技術獎項。(Best Cinematography、Best Effects, Sound Effects Editing、Best Film Editing、Best Sound、Best Director)  在劇情上筆者就覺得普普,價值觀衝突性的薄弱,使得所謂的情感渲染力沒有成功展現出來,從頭到尾就是可以看到整個小隊的人幾乎死光光了,藉此看到戰場上的殘酷與無情,但是其中穿插的幾個支線我覺得力道不是很夠,Upham這個角色的設計想要展現戰場上孱弱精神力的表現,是設計的不差,不過整個感覺很奇怪,因為他的角色背景沒被鋪出來,整個角色的主要戲份也集中在最後那場蘭姆勒鎮攻防戰,他的貪生怕死表現得很詭異,既然很怕,那又為何要跑來跑去,甚至出現在敵軍的眼前? 雖然最後由他來下手殺死先前他們放走的戰俘,但是還是沒感覺出他的性格上有甚麼變化,這邊的Tone調很詭異,八成是戲份被剪了XD。  片頭尾鋪的是實際的時間線,就是老了的Ryan去探Capt. John Miller的墓,整個情感卻沒吊起來,不是說筆者喜歡灑狗血,可是不知道意味何在?  自由、和平的價值,由戰爭所爭取來的種種現代文明,價值7200萬條性命,並沒有被有效的呈現出來,還是是因為我不是美國人,所以體會不到在片頭尾不斷飄逸的美國國旗所隱含的價值與意義?  反而把力道集中到一個士兵的身上?  而且是我冷血還是怎樣,我也覺得這個行動有點莫名其妙,我知道一個家庭的四個小孩如果全部戰死是很悲慘的事,但是全美國有可能只有Ryan一家遇到這樣的狀況嗎? 
批鬥完後,這部片的導演手法依舊令人讚賞,這樣的片子很難拍,超級霹靂無敵難拍,這還是一部十幾年前的片子了,就有如此成熟的畫面表現,可以見到在考究上和許多細節都很用心,這也是拿到Oscar最佳導演的原因吧,所有戰爭的可怖都可以在本片體會到,不過為了劇情需要,片頭尾的戰爭場面,鏡頭不斷地晃動是很折騰觀眾的,筆者感覺是後製去搖的,看得筆者都快暈了。  不過華麗的戰爭場面,鮮血、人體的破碎、脆弱等的感覺都被展現出來。光這點的確可謂是戰爭片的里程碑。  有別於今日電腦動畫特效的進步,為那些安排大場面所帶來的便利,可以看到像這樣土炮製作的大陣仗戰爭片可能越來越難看到了。
演員的部分集結了眾大咖,Tom Hanks在當時是如日中天的頂級巨星,其他也有許多明星參與演出,筆者就不贅述了。  在名導演的Steven Spielberg的領導下,演員的表現恰如其份,但也沒渲染出甚麼特別的角色特性,整部片感覺戲份是很平等的,並不會特別覺得Tom Hanks飾演的John Miller特別突出,不過死的最帥倒是真的。

------------------------------
過年就是一團亂,所以這幾天就沒特別去寫了,希望明天開始恢復正常。 祝各位觀者新年快樂、萬事如意、身體健康。  : )
希望我的新年願望能夠早日達成,哈哈。